在更大空间向更广领域拓展食物来源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树立大食物观是党中央立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应准确把握开发重点,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
深刻认识树立大食物观拓展食物来源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出总量增长、多样化趋势。在耕地等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树立大食物观,开发多元食物,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人口规模超大、农产品消费需求量超多,是我国的国情农情。目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仍呈紧平衡态势。应依托国内资源和技术进步,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多维度提高食物保障能力,把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主动权。
二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需要。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未来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水土资源约束还会越来越紧。应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以弥补水土资源的先天不足。
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国即将迈入中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多。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应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推动食物开发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让人民群众既吃得饱,也吃得营养健康。
向森林要食物。目前,我国林地面积42.6亿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8.6亿亩,商品林14.4亿亩,开发利用潜力大。应扩大油茶、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生产,拓展食用植物油来源。积极发展木本粮食,建设集中连片优势产业带。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果、林菜等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禽、林畜和林蜂等养殖业。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设施农业占地少、产量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现实途径。实践证明,一亩高端设施蔬菜年产量相当于露地蔬菜产量的5—8倍。应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种植,发展植物工厂、垂直农场,支持西北寒旱、戈壁地区利用非耕地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立体智能为重点的设施畜牧业和以生态循环为重点的设施渔业,推广楼房养猪、集装箱养鱼等立体养殖模式。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设施数字化运用场景。
来源:理论网(节选)